2024年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回顧與2025年展望
2025-01-23 15:17:45
來源:
發布時間: 2025-01-23 15:17:45
來源:
預計2024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將達到112億,同比增長3.4%,較2023 年放緩3.5 個百分點,總體高于預期增速;預計2024 年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將超過3.3 億TEU,增速約7.1%, 實現了超預期增長,增速創近7年來新高。
2024年,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緩、內外貿分化明顯。其中散貨、雜貨運輸符合預期增長,而集裝箱運輸表現尤為突出,增速遠超預期。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2024年以來外需的顯著回升,帶動港口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實現超預期增長。內外貿走勢分化顯著。在外貿集裝箱運輸以及煤炭、礦石等大宗貨物進口快速增長的推動下,外貿吞吐量同比增長7.1%,貢獻了吞吐量增量的90%。相比之下,內貿吞吐量受煤炭、礦建等內貿貨物運輸量下滑的影響,增速僅為0.8%,增量占比僅為10%。

港口生產全年走勢與宏觀經濟保持一致,呈現出“前高、中低、回穩”的特征。一季度港口生產總體實現良好開局,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.7%。二季度受2023年同期高基數影響,增速下滑至3.1%。三季度增速繼續下滑至1.7%,創近9個季度以來新低,其中9月增速降至0.5%。四季度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應的釋放,港口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。從貨類增量貢獻來看,集裝箱適箱貨貢獻占比約70%。國內經濟平穩增長推動內支內貿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5.4%,基本符合預期。外需恢復帶動國際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增速達到9.0%,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高,遠超預期增速。集裝箱業務的強勁表現推動長三角、珠三角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高于其他區域。從區域分布來看,環渤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約為48億噸,同比增長3.4%,占沿海比重42.9%,與2023年持平;長三角港口貨物吞吐量約為30億噸,同比增長4.5%,占沿海比重27.1%,提升0.3個百分點;珠三角港口貨物吞吐量約為17億噸,同比增長4.1%,占沿海比重14.9%,提升0.1個百分點。東南沿海增速下滑0.9%,西南沿海增速增長1.9%,增速均低于沿海平均水平。
全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約7.4%,近4年來增速首次超過內河港口。分區域看,環渤海、長三角、珠三角三大區域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分別約為7.1%、8.5% 和8.7%,分別較2023年增長0.8、3.5和7.4個百分點。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分化加劇,長江下游港口總體保持較快增長,蘇州港、南京港、南通港、蕪湖港增速分別為3.9%、5.9%、34.8%、14.7%;而長江中上游港口在腹地需求不足、地方支持政策退坡、長江經歷澇旱急轉等因素影響下,集裝箱吞吐量出現下滑,武漢港、岳陽港、重慶港分別同比下降35.4%、44.2%、12.6%,內河港口可持續發展值得關注。
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保持快速增長態勢。預計2024年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約1150萬TEU,同比增長14%,占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比重上升到3.5%,較2023 年提升0.2個百分點。2021—2024年全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4%,距離達到《水運“十四五” 發展規劃》年均增長15%的目標仍需付出較大努力。
為國內干線航道主通道、重點區域水網建設以及水系聯通工程提出了系統性的規劃建設目標。未來將優化主干線大通道,有序推進長江干線、西江航運干線、京杭運河、淮河干流等干線航道的擴能升級,構建橫貫東西、輻射南北的水運主通道,水運發展迎來歷史機遇期。沿海港口應緊抓未來水運尤其是國內內河發展的重要機遇,積極融入重要通道體系建設,強化港口樞紐節點功能,完善集疏運體系,提升輻射網絡,搭建雙循環體系,進一步推動一流港口建設。
關鍵詞:2024年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回顧與2025年展望